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

积极完善灌区工程,创新管护机制,滦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.55提高到0.62

时间:2024-05-29   访问量:1097


近日从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近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工作,严格落实各项节水制度,持续深化节水载体创建,全力打造节水工作“新高地”,全市用水效率逐年提升,2023年底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9.8%,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1.7%,节水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。我市于2002年获得首批“国家节水型城市”称号,并保持荣誉至今,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企业节约用水信用管理试点城市,其做法案例入选水利部“2023年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”。

我市属于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,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87立方米,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/7。节约用水是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途径,是保障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。

我市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,发改、水利、审批、工信等21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唐山市节约用水协调机制,高位推动节约用水工作落地落实。制定印发了《唐山市节水行动方案》及宣传、工业、农业、城镇节水等5个方案,构建多部门联动的节水“大格局”。严格强化计划用水、节水评价、水平衡测试等各项制度,有效推进“要我节水”到“我要节水”转变。

起草制定了《唐山市节约用水若干规定》,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,今年5月1日起实施。严格用水全链条监管,每年对全市重点用水单位开展监督检查,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导解决。

矿井疏干水利用是唐山一大特色,开滦每年涌水量1亿立方米左右,用于厂区生产、绿化和河道生态补水等,回用率达80%。在城区新改扩建工程项目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,推动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。加大再生水利用,2023年城市中心区再生水利用率达60.08%。推进海水淡化利用,全市海水淡化总能力已达30.22万立方米/天。

按照“以点带面、典型带动、重点突破、整体推进”的工作思路,我市加大节水载体创建力度。以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覆盖为目标,组织县(市、区)开展创建工作,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,近两年争取省以上资金1530万元,迁安、路南、路北等11个县(市、区)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,开平等3个县区启动了县域创建,2024年底可实现县域达标建设全覆盖。

联合市工信局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、市教育局累计建成市级节水型企业114家,其中61家企业被评为省级节水型企业,津西钢铁、首钢迁钢被评为国家水效领跑者,6家企业被评为省级节水标杆;建成节水型小区102个;建成节水型高校8所,建成率达66.6%,提前超额完成“十四五”创建任务。

积极完善灌区工程,创新管护机制,滦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.55提高到0.62。同时,充分利用径流水,提前蓄引滦河径流进行冬灌,结合二淋水的重复利用,大力推广稻田整地和节水控灌等节水技术,年可实现节水5000万立方米以上。滦下灌区获评国家节水型灌区。

我市不断研究节水工作的新思路、新技术、新方法,实现了节水技术、管理的不断创新。践行“两手发力”,激活市场活力,引入社会资本,在工业、农业等不同领域开展合同节水试点。丰南纵横钢铁、滦州百信合作社、唐山师范学院等陆续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,全市累计达18个,合同金额6.12亿元,年可节约水量2644万立方米,合同数量与金额均居全省第一。


上一篇: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持续加强

下一篇:严格标准整改问题,对问题隐患要逐项明确责任人、完成时限,尽快销号清零,确保问题真整改、改彻底